当前,破产重整正在趋于常态化、市场化,并已成为解决上市公司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日,锦天城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202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经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的上市公司已达118家。而自2019年至今五年时间就有64家上市公司的重整计划被法院裁定批准,占比54.24%。
“可能是因为即将要披露年报预告的缘故,1 月前两周有很多企业来向我们咨询破产重整的事项。”朗微资本创始人、董事长费益昭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破产重整是上市公司风险化解、出清的一项重要机制,其目的是使债务人摆脱破产困境、恢复经营能力,转危为机。”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认知正在趋于理解和认同。政府、监管机构、法院及相关各方对推进困境上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所持的态度也越来越积极,不少面临困境的上市公司对破产重整展现出浓烈的兴趣。
2023 年,全国申请(被申请)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合计25家,较前四年(2019年度至 2022 年度)14家、17 家、23 家和 20 家上市公司申请(被申请)重整的情况持续增加;同期,16家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被法院裁定受理,2019 年至 2022 年,这一数据分别为7 家、15 家、17 家、10 家。
具体来看,2023年度,我国共有15家上市公司的重整计划被法院裁定批准,且其重整计划在2023年12月30日前执行完毕。其中,除*ST西钢、*ST广田未经过预重整程序外,另外13家上市公司均经过预重整。
重整计划显示,除*ST中捷没有引进投资人外,其余14家上市公司均引入重整投资人,这 14 家企业中,重整后变更控制权的共有6家,占比43%;另有5家重整后不会变更控制权,占比36%;2家控制权可能会发生变化,1家公司控制权是否发生变更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虽然上市公司对于破产重整的意愿增强,但注册制背景下,壳价值不断缩水,上市公司破产重整难度日益增加,破产重整的成功率较以往大打折扣,部分企业即便完成重整仍难逃退市风险。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重整的价值,比如说有些壳公司,主页差,盈利能力差,负债并不高,资产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属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另外,有财务造假、违法违规的企业,也不行。监管层为了防止企业逃废债,不会放任企业随意申请破产重整。”费益昭说到。
据《报告》,2023 年度,共有 4家上市公司的申请被法院裁定为“不予受理”,分别为*ST搜特、蓝盾退、文化退、奇信退。另外365平台,2023年度*ST泛海被法院裁定终结预重整程序,后申请人撤回了对*ST泛海的重整申请。
早前,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2021年A股并购报告〉之破产重整:壳价值不断缩水 上市公司“再生灵丹”走向失效》一文中也提到,未来在相关规则之下,预重整和重整的相关信息披露、重整投资人的选拔、经营方案制定和落实等会越来越规范和严格,预计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难度将越来越大,破产重整将不再是问题上市公司获得再生的“灵丹妙药”。
费益昭认为,具备重整价值的上市公司须满足三点,一是底层资产具备市场竞争力,二是重整资源充足,三则是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误判周期,企业没有量力而行,因行业周期、资本市场周期和企业经营周期等原因导致困境。
较典型的如2023 年12 月完成重整的*ST 正邦,最早于1996年立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主营业务主要涵盖生猪养殖,饲料生产、销售和兽药业务。因踏错猪周期,*ST正邦资金断裂,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ST正邦逐步安排饲料业务停产,并将国内部分饲料厂对外出租盘活资产,回售一定的现金流缓解资金压力,后申请破产重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以生猪养殖、新能源为主的部分行业因产能过剩等行业因素面临日渐激烈的竞争,不少企业面临淘汰出局的危机。在市场人士看来,这其中有望诞生破产重整的行业性机会。
“存在行业性破产重整投资机会的领域一般有几大特点,一是行业具备周期性,二是产品同质化,三是赛道大,这个领域的企业数量多。光伏、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以及目前已经出现破产重整机会的生猪养殖板块,就具备这样的特点。”华南一名资深的破产重整投资人对记者说道。
在该人士看来,目前光伏、动力电池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可能有部分企业或难以撑住,那些具备先进产能的企业,或者有较低成本矿源的公司,具备被重整的价值。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 举报邮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