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开始,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养老问题也愈发受到人们关注。外加今年开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聚焦银发经济,更是为久旱的行业下了一场甘霖。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断言,未来十年,养老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产业。有媒体将今年视为中国银发经济“黄金十年”的起点,30万亿元的市场潜力亟待挖掘。
养老院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一环,也成为让年轻人跃跃欲试的职业选择。但他们的家人普遍不理解,嫌弃这份工作就是伺候老人;朋友却纷纷表示羡慕,以为这工作稳定、滋润、有前景。
实际上,这份工作既温暖又残酷,有前景但不是现在。于是,有人正谋求转行,有人依旧相信未来,有人却被困其中无法脱身。
一年前,从国企辞职的小杨动了去养老院工作的念头,原因很简单:“喜欢跟老人聊天”“大家都说养老是朝阳行业,想看看365平台以后如何养老”。
985硕士毕业的他很快通过了面试,是一家知名保险公司旗下的高端养老院,里面的老人都要先买上百万的保险,才有入住的资格。
工作环境极好,依山傍水,包吃包住,工资一般但社保基数顶格,还有隐形的人脉资源。这几乎接近小杨的理想工作,开始他祈愿新领导和同事能好点,让他多干几年。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份工作,他干不长。
六年前,在西安一家房地产策划公司做到合伙人的桑妮实在无法承受高强度的熬夜加班,外加还要照顾家庭孩子,开始考虑换个行业。
那时媒体宣称“十年之后,养老将替代地产毋庸置疑的成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受其鼓动,桑妮更看好养老的前景,也觉得更有意思。恰好公司服务过的一家养老地产公司的养老机构正在招募运营,她也很顺利地转了行。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刚好赶上疫情。
十四年前,张益博报考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只是听说毕业之后能直接去民政单位工作。当时整个专业只有8个人,且只有他1个男生。
由于是新开的专业,老师和同学都很迷茫,于是医疗护理、管理学、社会学,啥都要学一点。大专毕业后,张益博如愿进了哈尔滨民政局直属的一家公立养老院。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但每年的招生总数不到1万。民政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中,从业时间在两年以下的占到近六成。
在养老院,照护老人的工作通常由护工来完成,其他工作则主要围绕“哄老人开心”来展开。
如今老人们对养老院的需求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环境良好,还希望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桑妮所在的养老院叫做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硬件设施是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有专门的营养师为老人们搭配营养均衡的饮食,还内设了一家康复医院,为老人们提供健康保障。
而在娱乐方面,这里配备了近万平米的娱乐空间,包括台球、桌球、瑜伽、舞蹈、音乐、花房、健身房、温泉、泳池等。此外还引进了国际上相对成熟的娱乐治疗体系,让老人们通过非药物手段进行身心灵方面的疗愈。
小杨主要负责为老人们策划活动,可谓眼花缭乱。有养老院为老人们提供的课程,包括国画、声乐、钢琴、古筝、英语、芭蕾、哲学、电影赏析、无人机、乐高等。也有老人们自己组织的活动,由养老院的人进行协助,比如带他们外出摄影采风。
小杨觉得他的岗位“最核心的就是提供情绪价值,我们所有的产出都是为了让长辈们开心。很多时候活动办得糙不要紧,只要长辈开心就是办得好。”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养老院里的老人仍然沿袭着之前的社会身份,大学老师、国企高管、政府人员、民营企业主等又组成了一个小型的浓缩社会,有交往就会有矛盾和冲突,有时还涉及情感关系。所以养老院工作最耗费精力的是处理居民关系。
比如如何安排两个脾性不相投但都热衷表演的老人演出,如何不让爱唱歌的老人打扰到爱打牌的老人,在老姐妹为同一个老头争风吃醋时该如何应对。
因此,养老院最稀缺的人才并不需要组织策划能力有多突出,而是能让所有老人都认可,轻轻松松就能把矛盾调节好。
除此之外,养老院里还有一个类似管家的岗位,需要对老人们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包括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爱好、忌讳等,还要善于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
张益博值班时处理过各种棘手的问题,包括但不仅限于向工作人员求爱未遂后大闹、胃疼后自己喝酒治疗、吃假保健品吃坏身体、吃错药、把干燥剂冲水喝、吃了过期变质的东西。他坦言“心理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哪怕发生老人跳楼自杀的情况,他满脑子想的也是如何处理,留好证据,不能让其他老人恐慌,遗留物品的处理等。他根本没时间害怕。
相对而言,老人们对他们的工作也比较宽容,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孩子考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他的态度,只要努力就好了。基本上只要他们认真对待这件事,哪怕做得不好,老人们也会原谅,几乎不会真去追责。
“你曾以为生活是持续的,甚至可以添砖加瓦,而照护一位老人,则是必然的失败。你无法奢望奇迹,必须接受现实:你的付出在增加,却换来一个愈加衰老、离死亡更近的亲人。”
养老院的工作也是如此,哪怕照顾得再精细,带老人玩得再开心,也难免要经历生离死别。
张益博第一次经历的时候也难以接受:“怎么白天还跟你说过话的人突然就没了,而且他那么积极正向,以前还跟你一块聊天,陪你一起晒太阳,结果说没就没了。”
有时候他会习惯性地望向那个房间,又很快意识到那里现在不住人了,但马上又会有新的人进来。
如今看得多了,他也不会再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哪怕上午刚见过的老人下午就去世了,也只会淡淡回一句:好的。陪家属哭更没必要,要展现专业的一面,而不是给别人制造麻烦。毕竟大家都知道,无论是谁,都要走到这一步。
他形容那种感觉就像在听老人讲故事,刚讲到高潮就没有结局了。但故事没有结局不一定是遗憾,它可能有无数种结束方式。所以只能在短暂相处的时间里让自己不留遗憾,其他就看缘分。
桑妮头一次经历的是一位癌症晚期的奶奶的死亡。有一次桑妮值夜班,奶奶情况恶化,她叫救护车把奶奶送到医院,一直坐在身边直到她离开。凌晨三点奶奶的儿子才赶来料理后事。桑妮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善事,在老人的弥留之际,陪在她身边的不是子女而是自己,这是多大的福报。
共情就是要设身处地去感受老人的状态,但也要及时从中抽离,否则会陷到压抑的情绪里,极度痛苦,甚至无法工作。
桑妮常常安慰自己:“我们面对的是老人,他们就是会比我们早一步离开。得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你是服务提供者,你的职责是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最好的照顾。”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4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23.8%,而平均寿命预期将达到80.3岁。
但30多年严格限制生育已经改变了家庭结构和生育意愿,结果之一就是人口失衡,多数成年夫妇需要供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现实的经济压力迫在眉睫,“未富先老”的处境为养老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中国传统孝道主张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市场化和个体化被认为是破坏孝道的罪魁祸首。如果子女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常常被指责“不孝”。著名人类学家阎云翔曾直言:“养老方面最重要的变化,在我看来,是孝道观的瓦解和最终崩塌。”
如今家人仍然是养老的主力军。但许多父母更愿意待在自己家里,而不是搬去和子女同住,这就导致我国空巢老人比例超过50%。子女通常住得离父母家较近,常去探望,帮忙做饭或做家务。如果这些做不到,他们就会花钱雇照护人员,让年迈的亲属在家安度晚年。
此外还有社区养老,由社区组织提供一系列养老服务,帮助老人在家生活,包括定期家访、日托中心和其他个性化服务。目前张益博成立了一家名为黑龙江博仁家庭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社区养老机构,主要是将老人的需求对接给上下游,比如家政、助浴、陪诊、住养老院、买器材等,并从中赚取微薄的抽成。
最后被考虑的才是机构养老,这也符合官方政策。民政部曾将“9073”确定为养老引导方针,即90%老年人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仅3%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机构养老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社会福利院,由税收和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过去只有无在世亲属、无收入、无工作能力(称为“三无”)的老人才住这类机构。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福利事业的分散化,许多公共机构开始接受付费住户,现已成为机构养老的热门之选。
张益博最开始工作的养老院就是这种,工作人员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外聘。每月床位费1200元,伙食费650元,房间使用面积34平米,且都是阳面,价格远远低于外面的市场化机构。因此供不应求,往往要排队两三年才能住进去。
另一类是医院养老,像上海等大城市的新型医疗机构,会提供住院照护、医疗照护或长期的分级照护,更受大众信赖,还能进行医保报销,但也导致了过度拥挤。
如此看来,市场化的养老机构目前处于养老需求的最底端,因此养老院的经营出现了严重的分化。2023年7月,北京市政协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共有571家养老机构,但养老机构床位总体入住率仅38%,“一床难求”与大量闲置并存。
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养老院主要走高端路线,主打高客单价人群,有两种主流的模式,一种是保险模式,一种是房地产模式。
保险养老需要老人先买200万的保险,才能获得入住资格。每月租金、吃饭另外交钱,提供免费的管家、维修、保洁、活动等基础服务,但外出就诊等个性化需求要另外收费。房地产养老有的需要老人一次性拿出几十万租15年的房子,有的就纯靠服务收费。
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参考当地退休工资,像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企事业单位退休金基本过万,即使养老院每月收费超1万元也依然爆满。而陕西的人均退休金只有三千,所以桑妮所在的养老院每个月自理老人只需要五六千。
盈利是养老院的头等难题。著名人口学家乔晓春教授曾抛出数据,北京超过60%的养老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即便是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利润也不过在5%-6%之间,保本微利。
行业头部机构泰康养老披露的2023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年泰康养老总资产和保险业务收入双双上涨,净利却出现大幅亏损,一年亏损近10亿。
据估算,某保险公司旗下一个只有400多个床位小园区前期投入至少要10亿元,要租一块风景不错的地皮、盖楼房、装修等,北京的园区则能容纳五六365平台千人,固定资产的投入也更高。
适老化改造也是一项支出,有的养老院会在墙边配备拉绳警报,每个相隔50米,万一老人摔倒了就可以拉响附近的警报,医生护士会在两三分钟内赶到。
房地产模式在周边配套设施方面做得更好,某知名地产公司旗下养老院出门就是一个很火的商圈,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但容易受到最近房地产暴雷的影响。纯收服务费的养老院不仅要缴纳租金,还要给股东回报,经营压力也很大。
无论哪种模式,人力都是砍不掉的成本,尤其是护工。养老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要想服务好,就得多招人,素质还得高。
民政部曾发布过一则《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规范》,要求养老机构配备的医生、护士、社会工作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符合国家规定。还规定了老年人与护理人员比例,接收50位能力完好的老人需要3名护理员,如果是50位重度失能老人则需要16人。
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调研数据,超过60%的养老机构,需要1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
重资产投资、回报周期长,但是长期稳定,这就是养老行业的现状。养老本身就不是个暴利的行业,克扣老人会背上道德枷锁。账要清晰透明,否则就会失去信任,做事全凭良心。张益博将其总结为:“说人话,办人事,把自己当个人。”
从业人员多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工资特别低。一般而言,行业平均工资=行业总产值×10%~20%÷从业人员数量。简单来说就是从业人员越多,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就越少。
养老院的工资往往低于当地平均工资,像哈尔滨的公立养老院工资只有两千多,而当地平均工资有三四千。一线城市的高端养老院应届生工资只有五六千,主管级别到手也只有八千多。
目前养老院工作人员的主力集中在20-40岁,女性远多于男性,以本专科为主,硕士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而且流动性高,这也是服务业的通病。目前来看,服务人员难免会受到轻视,不那么受人尊敬。
哪怕是合理的拒绝,脾气不好的老人也可能直接骂人。虽然他们因为身体衰退成了,但由于过往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又很强势,有时就很难沟通。有时工作人员不得不应对一些很尴尬的情况,比如帮老人处理屎尿。
而且晋升也不明朗。小杨所在的世界500强企业上升通道倒是挺明确,但他看到主管的工作状态,就对未来没了期待:越往上做的事情越多,还要24小时待命,处理老人们的各种突发情况,工资却没有加多少,收入和付出远远不成正比。就算在这里干到退休,也不一定能在这里养老。
而与养老相关的专业,比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文娱治疗专业等也存在现实困境,本身就业面就比较窄,进了养老院之后也很难转行,大多数人还是去做服务业,或者当销售。
张益博在养老院总有种被困住的感觉。眼看年龄渐长,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还要支撑家里,总拿着两千多的工资也不是办法。待了七年,他选择辞职去外面看看。去过成都的养老院,做过养老培训师,如今他自己创业当老板,始终没离开过养老行业。
在养老行业待久了,跟每一位老人相处下来都像翻阅了一本厚厚的书,让张益博懂得了很多人情世故365在线平台,也看淡了很多事。有的老人像人生导师一样鼓励他要勇敢一点,年轻最大的优势就是敢于犯错,大不了从头再来,他才有了一次次重新开始的勇气。
桑妮一直在研究北美的娱乐治疗体系,并将其系统化引入,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有个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住进来,闻不到味儿,桑妮就用芳香疗法定期为奶奶治疗,“突然有一天,奶奶告诉我,这是橘子的味道。就是这样一件小事,让我觉得我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让老人实打实地受益了。”
还有一次,桑妮帮一位老人在养老院开了一个画展,老人激动地哭了,对她说:“我活到80岁,从来没想到竟然能开一个画展。”
就是这些听起来特别小的事,这些人与人之间真诚的连接,这些老人打心眼里的认可,真正打动了桑妮,让她始终相信养老这行,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她动容地说:“职业道路上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年轻的时候可以多尝试,当你真正找到最喜欢最适合的工作,沉下心来去做,去学习去努力去实践,想办法克服困难,就一定会带给你回报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