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2023年10月,习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其中之一,这一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影响力是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在传播终端的体现,是新闻舆论引起关注、产生反响、激起共鸣,真正实现传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一种能力。提升新闻舆论影响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走好群众路线,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中国一直把群众视为真正的铜墙铁壁,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践行群众路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聚焦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有机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保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彰显人民群众的拼搏精神,描绘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新闻舆论工作者还要精准把握人民群众思想活动的特点,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接受信息的习惯,创造性地改进传播内容,多说“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贴心话,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从老百姓的身边事讲起,让新闻舆论工作更具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
切实把握时度效,遵循新闻规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做到掌“时”、控“度”、求“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掌“时”,贵在早、贵在快。新闻舆论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赢得这场意识形态斗争,就必须先发制人,首发定调,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掌握主动权365平台,占领舆论制高点。控“度”,贵在拿捏好“分寸”、控制好“火候”。新闻舆论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控制好了“度”,才能收获民意、赢得民心。在实践中,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掌握好报道的受众范围、内容取舍、评判倾向,精准研判舆情动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避免新闻舆论工作因“失度”而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求“效”,在于显效果、增实效。新闻舆论工作者应以赢得口碑为目标,以凝聚力量、塑造社会共识为宗旨,以事实说话,避免空洞说教,开展正面引导,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效。
对标“四全媒体”,占领互联网舆论新阵地。“四全媒体”指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全媒体时代,“四全媒体”已成为新形势下新闻媒体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发展目标。打造全程媒体,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实时跟进舆论走向,展示新闻发展脉络,在新的媒介环境和舆论格局下,即采即传、即审即发,真正打破时空限制,实现零时差、零边界发布。同时,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紧跟舆情走向,实现全流程跟踪、全时段播报、全方位监测,做到正确发声、主动发声、立体发声、及时回声。打造全息媒体,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创新表现形式,满足受众全维度的视听体验,使用多种报道形式立体化传播新闻舆论,充分利用交互元素,让受众在场景中产生共鸣,增强受众代入感,从而提高舆论传播的到达率和实效性。打造全员媒体,旨在强化互动思维,打破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因此,不仅要改变新闻媒体内部人员的传统角色分工365平台,还要“开门”办媒体,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新闻舆论工作,真正达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质变。打造全效媒体,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立足媒体定位,集成内容、信息、社交等多种功能,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精准分析用户画像,及时回应用户的反馈意见,力求全方位提升新闻舆论传播效能。
(作者分别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